《送郎當紅軍》曲譜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國蘇區的文化中心。在這里誕生了一批特殊的革命“金曲”,其內容主題與傳統的歌曲有所不同,是軍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下,為鼓舞人民斗志、發揚頑強拼搏精神,懷著滿腔熱情共同創作的。它們植根于蘇區紅色土壤,流傳于革命斗爭的驚濤駭浪之中,為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偉大勝利增添了一段特殊的記憶。
1933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遷入中央蘇區后,中央蘇區以及湘鄂、湘鄂贛、贛東北根據地先后廣泛開展了查田運動。1933年2月4日,中央政府首先在瑞金葉坪鄉開展了查田運動的試點。為了配合查田運動的開展,瑞金蘇區軍民編創了一系列以“打土豪、分田地”為主題的歌曲。這些歌曲不僅從不同側面真實地描述了當時瑞金蘇區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況,揭露了土豪劣紳和資本家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本質,也激發了人們對那些吃人剝削制度的憎恨,在控訴中啟發工農群眾的階級覺悟,并為其指明斗爭的出路?!掇r民苦》《五更鼓》等歌曲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痛苦處境。根據地的廣大人民群眾就是唱著這樣的歌曲,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鏟除封建剝削制度的革命斗爭。
1933年2月8日,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連續的軍事“圍剿”,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鞏固蘇維埃政權,中共中央發出“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的號令。同年5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紅五月為擴大紅軍的沖鋒月”,在中央蘇區發起紅五月擴紅運動。隨著擴紅運動的深入開展,出于政治宣傳的需要,一大批以參軍支前為題材的歌曲涌現出來。
據工農劇社演員謝秀英老人回憶,紅軍剛到瑞金不久時,群眾對紅軍不太了解,雖然紅軍宣傳員努力通過口頭演講、出墻報、發傳單的方式宣傳“擴紅”運動,但未能收到顯著效果。紅軍宣傳隊的文藝干事和工農劇社的演員們每天步行到各個區、鎮、鄉、村,利用簡陋的道具搭臺支棚,為蘇區群眾上演自編自演的以“擴紅”為主題的歌舞劇,劇中所唱的歌曲也都是他們自己創作的,如《送郎當紅軍》《紅色的五月到了》《火線的號召》《自愿當紅軍》《歡送工農當紅軍》等。這些歌曲有的是用現成的曲調重新填詞,有的曲調和歌詞都是口頭創作,還有的由演員在舞臺上即興唱出。舞臺上他們演得投入,臺下群眾看得入神,每場演出都擠滿了觀眾。瑞金地區人民對這種通俗易懂的文藝宣傳方式喜聞樂見,從唱詞和舞臺表演中便能了解惡霸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通過這些劇目和歌曲,群眾很容易就知道了紅軍是什么樣的隊伍、共產黨是要打倒反動官吏和土豪劣紳的,迅速和紅軍建立起階級感情。
之后,這些歌曲通過廣播、演出、傳抄以及口口相傳等方式在瑞金甚至全國流傳開來,很多革命歌曲至今仍廣為傳唱。這些歌曲具有很強的革命號召力,不僅在根據地內掀起波瀾壯闊的“擴紅”熱潮,也真實記錄了那段光輝歷史。如今,當人們再次唱起這些革命“金曲”,還是會被它們蘊含的革命思想、真摯感情和時代精神所感染。
土地革命時期,臨時中央政府努力踐行婦女解放事業與土地革命斗爭相統一的思想,鼓勵蘇區婦女打破陋習、砸碎封建統治的鎖鏈。廣大蘇區婦女將剪發、放腳當作反封建的實際行動,并編創了大量以此為題材的歌曲,如《小剪發》,“革命高潮大家要剪發,我和你們青年們,切切要做到。剪頭發樣樣好,事事功效高,免得頭發亂又長,做事受干擾?!边€有《放腳歌》《婦女解放歌》等等。這些歌曲積極鼓勵蘇區婦女剪掉髻子,放開小腳,以和男性平等的姿態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
中央蘇區的革命歌曲不僅洋溢著“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氣概,而且包含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鮮明的革命性內容,一方面揭露了地主土豪剝削壓迫窮苦百姓的滔滔罪行;另一方面謳歌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建立,贊揚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一首首充滿哲理和激情的革命歌曲,不僅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喚醒了勞苦工農革命暴動,打土豪、分田地,鞏固了蘇維埃政權,還鼓舞了紅軍的戰斗意志,在發展蘇區生產、推行移風易俗等方面都發揮了政治宣傳和鼓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