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愛情,是并肩作戰的模樣
——推薦新疆軍區某團排長臺浩和女友馬飛云的來往信件
身為軍人,他聞令出征,挺進雪域高原;疫情反彈,她奮不顧身,主動奔赴防疫一線……雖然職業不同、相隔千里,但他們心心相印、“并肩”戰斗。這是新疆軍區某團排長臺浩與在寧夏醫科大學讀研究生的女友馬飛云寫給彼此的信件。展讀信件,字里行間既有濃郁的家國情懷,亦有浪漫的兒女情長。
經本人同意,向讀者推薦此信,是為了向挺立在邊關一線的軍人致敬!向堅守在防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愿山河無恙,愿有情人終成眷屬。
(解放軍報記者宮玉聰、通訊員高嘉興推薦)
飛 云:
這里好像被冬天封印了,下雪、化雪,不斷循環。上個月聽你說陪閨蜜看婚紗,我向窗外望去,白茫茫一片,好像是老天給群山披上白色嫁衣,美麗而莊重。
轉眼,我們分別半年多了,下一次相聚還不知是什么時候。在海拔近5300米的雪域高原駐守,缺氧不僅讓人身體不適,對感情的認知也變得脆弱。那天你突然“失聯”,我很焦慮,以為自己做錯了什么惹你生氣。后來在新聞中得知家鄉疫情反彈,一些小區被封控,我心里就猜出了大概——你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應該是投身防疫一線了。雖然結果如我所料,擔憂的我心里還是懸了塊石頭,對你的想念復雜又濃稠。你在視頻里笑著說這都是我的“報應”:年初我隨隊執行任務初上高原時,因網絡信號差,一“失聯”就是一兩個月。

臺浩在高原駐地拍攝的陽光下的冰凌。
是呀,細細想來,這確實是我的“報應”。平日里,你擔心我的時候更多,擔心我在高原環境下長時間工作身體會受不了,擔心我有時加班到深夜不愛惜身體。此時此刻,我終于體會到這種心情,擔心你在防疫一線的安危,抱怨你主動申請參加夜間工作整宿不能休息……
你之前總開玩笑問我,當兵這么辛苦為了啥?論環境,這里確實人煙稀少,除了雪山還是雪山。我其實也想過這個問題,后來在一次參加天文點邊防連的升旗儀式中找到了答案。
當國歌響起、國旗升起,當抬頭看到清澈的藍天觸手可及,那一刻激動的淚水涌出我的眼眶。如果說在祖國的心臟北京天安門參加升旗儀式,是一種驕傲和自豪,那么在祖國邊陲參加升旗儀式,我感到的是一種軍人特有的使命感。這里有最艱苦的環境,但也有最偉大的奉獻和最可愛的人。這里再高、再遠,只要腳下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就要時刻準備為之犧牲奉獻。
現在,我們都在一線奮斗,都很辛苦。但我相信,我們能夠互相理解。雖然我們相隔千里,但心貼得很近,因為我們的心里不再只有“我們”,而是充盈了更多美好深沉的情感。
我在這里一切都好。雖然高原上架設了可撥打外線的電話,也通了WIFI信號,聯系更加便捷,但我希望我們之間還是能多通信。寫信,真的可以讓人沉淀內心、靜心思考,仿佛筆下流出來的文字都會被注入某種力量。這種力量,我希望你也能感受得到。
臺 浩
臺 浩:
見信如晤。
夜色茫茫,萬籟俱寂,疲憊的我靠在窗前,抬頭看到朦朦朧朧的彎月,不由得被勾起一絲牽念,擔心遠方的你今夜會不會因為身體不適又一次輾轉難眠。
最近疫情反彈,我寫下申請書投身防疫一線。認識你之前,我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從一個明亮誠懇的男孩身上汲取到向前沖的力量。每每想到你在環境惡劣的雪域高原仍努力踐行自己的誓言,克服身體不適盡職盡責完成工作,我就覺得眼前的困難不過是九牛一毛。

馬飛云結束防疫工作后靠在椅子上休息。
在你的推薦下,我看了《解放軍報》上刊登的那篇回憶吳孟超院士的文章,非常感動甚至是震動。從他身上,我感受到醫者的那顆仁愛之心,因為愛得執著、愛得清澈、愛得純粹,他才能成為蒼生大醫。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心中要有自己敬仰的人生導師,吳孟超院士就是我在學醫道路上的導師。有此楷模,我想即使在滾滾紅塵里,我也不會迷失選擇學醫的初心。
認識你之后,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我們雖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共同的喜愛,但是不太自律的我讀書一直不算勤奮。自從知道你有個“耕讀傳家”的心愿后,我開始每天堅持讀幾頁你推薦的書籍。透過這些真實有厚度的文字,更加覺得和你心心相印,期盼能和你年歲共進。
千里之隔確實有些煎熬,但是美好也常常不期而遇。比如,睡眼惺忪時突然接到你的視頻通話,忽然覺得網絡如此有溫度,流動的不是信號,而是絲絲暖意。有了對你的這份牽掛,無論多么奔忙,心都有所安處。
是你,讓我知道愛情并不都是詩情畫意。最美的愛情,也可以是并肩作戰的模樣。
愿萬事順心,身體安康!
飛 云
照片由臺浩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