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68年接力為志愿軍烈士尋親,只為當年戰場上一句承諾——
“只要我還活著,一定送你‘回家’”
■桂振嶺 中國國防報記者 郭泓斌

交接儀式現場?;?杰攝

郭明亮

無名戰士
一張斑駁泛黃的老照片,歷經戰火硝煙和歲月浸染,終于在68年后等來了接它“回家”的親人。
11月1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照片交接儀式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政府禮堂舉行。伴隨著凄婉低回的《思念曲》,照片持有人張端玲女士鄭重將周亮烈士照片交到其侄子周建強和周新安手里。一家三代歷經68載尋找烈士親屬的感人故事有了一個圓滿結局。
張端玲的父親張己寬當年是志愿軍67軍199師597團通信排長。1953年7月,朝鮮金城以南的轎巖山戰斗打響。張己寬奉命前往2號陣地執行通信保障任務。途中,發現一名身負重傷奄奄一息的志愿軍戰士,他立即對這名戰友實施緊急救治。這名傷員蘇醒后,緩緩地從懷里掏出一張照片,斷斷續續地說:“請把照片帶給我的家人,請他們……”話還沒說完,便倒在了張己寬懷中。張己寬為沒能救活戰友而懊惱,他手拿余溫尚存的照片,面對戰友遺體許下承諾:“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送你‘回家’?!彼麨榱沂坎寥ツ樕系难E和灰塵,簡單整理遺容后,懷著滿腔的仇恨和怒火繼續執行任務。
戰斗結束后,張己寬犯了難:過去自己沒見過這名戰友,既不知他是哪個連隊的,更不知道他家住哪里,唯一的線索就是照片背后的“周亮”二字。后來,他多方打聽到這個戰士可能來自山東、河南兩省。此后,張己寬在戰場又陸續收到了另外兩位戰友托付轉交家人的照片,其中一張背后注明“郭明亮”字樣,另一張沒有任何標注。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張己寬帶著3位戰友的照片和囑托回到國內,開始了漫長而又曲折的尋親之路。他在報紙刊發啟事,出差時帶著照片在車站等人流大的地方打聽,還多次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山東、河南尋找。為了省錢,他不住旅店,渴了喝涼水,餓了吃干糧。就這樣,張己寬懷揣著這3張照片在一次次失望中度過了60年。
2013年,張己寬在彌留之際,鄭重囑咐家人繼續尋找3位戰友的親人。子女們含淚接過照片,也接過了那句沉甸甸的承諾。遵照父親的遺愿,子女們陸續在微博、QQ等新媒體轉發了這些照片。為了方便尋找,年過半百的張端玲讓女兒朱凱凱教自己上網發消息、查資料。
在外公張己寬和母親張端玲的影響下,朱凱凱也主動加入尋親行動中來。
今年10月,朱凱凱找到宿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請求幫助。局領導了解情況后,立即指派專人在相關媒體發布尋親信息。在媒體和眾多志愿者的幫助下,終于在河南開封找到了周亮的侄子周建強和周新安。
得知此消息的周新安驚喜地說:“從小就聽爺爺說大伯犧牲在朝鮮戰場,家里僅有一張烈士證,沒想到60多年后還能見到大伯的照片,我們要去宿州接大伯‘回家’!”
照片交接的前一天晚上,年近九旬的張己寬遺孀杜正田久久不能入眠。第二天天剛亮,她換上特意買的紅棉襖,等待周亮親人的到來。
風塵仆仆趕來的周建強和周新安兄弟倆,三步并作兩步跑到杜正田老人面前深深鞠躬致謝。老人家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緊緊握住兄弟二人的手,久久不肯放開。
“今天終于見到大伯了!我代表全家真心感謝張爺爺一家人68年的尋找。我們會將大伯的英雄事跡和張爺爺一家幫忙尋親的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敝苄掳步舆^周亮的照片激動不已。
“爸爸,今天周叔叔的家人來接他‘回家’了。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幫您尋找其他兩位戰友的家人,您放心吧!”交接儀式結束后,張端玲代表家人面對父親遺像喃喃地說。
注:如有郭明亮和無名戰士信息知情者,請聯系安徽省宿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桂振嶺。電話:05573151078、13965306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