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帶一套裝備贏得一次捕殲
■易 昶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廖彬華
“光線條件較差,全體穿戴夜視裝備!”經過長時間追捕,夜色逐漸籠罩大地。耳機里傳來了中隊長謝舉鵬的指令,特戰隊員迅速穿戴裝備,眼前的視景瞬間清晰起來。
初冬時節,武警廣東總隊佛山支隊組織反恐捕殲演練。從演練開始到現在,已經持續了24個小時……
“幸虧中隊長堅持要求我們帶上夜視裝備,不然這次就栽啦!”特戰隊員高林濤回想起出發前的“攜裝之爭”,暗暗慶幸。
鏡頭拉回到出發前。演練任務下達至特戰中隊后,任務分析一切順利。到了攜裝內容上,大家出現意見分歧。
“沒必要攜帶夜視裝備和無人偵察裝備,多余的攜裝會影響戰斗行動!”副中隊長李善充認為,任務性質已明確為居民區捕殲,依照作戰方案,戰斗可以在幾小時內結束,攜帶夜視裝備有點多余。
“如果行動不暢,任務持續到晚上呢”“那也可以讓后方部隊攜帶過來”……官兵你一言我一語,爭論起來。
“戰場上我們無法預知所有的意外情況,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沒有哪件裝備是多余的!”中隊長謝舉鵬斬釘截鐵地下達命令,“任務分隊帶上夜視裝備和無人偵察裝備!”
果然,演練開始沒多久,導調組突然傳來指令:“‘暴恐分子’逃入附近山林地,你部迅速轉換任務,開展山林地捕殲作戰!”
接下來的行動中,面對多種復雜環境及不同特情,特戰隊員的“多余”裝備派上了用場:山林地“敵情”偵察,如果不是攜帶了無人機,茫茫山林,“暴恐分子”蹤跡何其渺茫;追“暴恐分子”時翻山越嶺,倘若少帶了攀登索,就很可能貽誤戰機……
歷經27小時,特戰隊員們終于成功抓捕“暴恐分子”。此次演練,特戰隊員們不僅接受了多項高難課目檢驗,更重要的是充分認識到實戰中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充足的準備,從而牢固樹立起戰場底線思維。
少帶一個備件輸了一場戰斗
■馮 浩 李強強 王玉美
殘月如鉤,“利箭”待發。
前不久,陸軍某團官兵暗夜機動至海拔5000多米的陌生地域,與藍軍部隊過招。演練前,該團有著“狙擊槍王”美譽的八連班長劉輝信心滿滿:這次一定要狙殺目標。
衛星偵察、“敵特”襲擾、道路“被毀”……兵車轉進,一路“敵情”不斷。該團官兵見招拆招,以變應變。
劉輝帶領狙擊小組一路偽裝潛行,深入“敵”后。
蟄伏許久,目標出現,劉輝快速鎖定。令劉輝沒想到的是,即將擊發之際,瞄準鏡里突然一片漆黑……
“不好,失手了!”還未來得及轉移,他們已遭到藍軍狙擊手反擊。
演練結束,劉輝“敗走麥城”的消息不脛而走。
“都是瞄準鏡電池電量低惹的禍!”復盤檢討會上,劉輝心有不甘,認為這次行動失敗純屬意外?!盀槭裁措姵貢]電?你的備用電池呢?”連長干海洲反問。
此時,劉輝啞口無言。演練前,他認真檢查了自身裝備,確保槍械各部件一切正常,但忽略了作戰地區處于高寒環境,電池電量會迅速下降這個問題。最終,劉輝沒有攜帶備用電池便投入了戰斗。
“雖然大家身處高原演訓場,但沒有充分考慮高原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說到底還是實戰意識不強?!痹搱F參謀長馬龍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未來戰場瞬息萬變,在不同作戰環境下,只有‘多幾手’精打細算的準備,才能多幾分制勝沙場的底氣?!睘榇?,該團舉一反三推出改進措施:裝備維護保養覆蓋到每一件裝備,精細到每一個零部件;組織部隊挺進雪山、冰川、峽谷等復雜地域,采集整理裝備性能、戰場環境、后勤保障等多方面數據,并常態化更新;演練中嵌入多種特情,注重“一情多地”“一情多法”演練,全面錘煉部隊打贏能力。
短 評
時刻不忘底線思維
■陳升澤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用最壞的打算做準備,用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戰場主動權。運用底線思維謀劃作戰方案,對于我們未來戰場應對特情、指揮作戰具有借鑒意義。
這兩場演練中,多帶一套裝備引發意見分歧,少帶一個備件導致演練失敗,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往好處想、往單一作戰模式想”的定勢思維仍然存在于部分指戰員的頭腦中。如果定方案、作決策習慣于“想當然”,往往就無法有效應對未知戰場的復雜多變。
用底線思維“錨定”勝算,就要對戰場形勢進行科學分析研判,做到多想一步、想深一層。只有做好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的準備,才能真正化“?!睘椤皺C”,掌握戰場主動權。

?